從“清華簡”看甲骨文
發(fā)布時間:2024-07-12 10:04:52 | 來源:河南日報 | 作者:沈劍奇 李向華 | 責任編輯:蔡得軍當“清華簡”遇上甲骨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和發(fā)現(xiàn)?7月3日,帶著好奇,記者來到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拜訪了中心副主任劉國忠教授,結(jié)合“清華簡”的研究成果,從新的角度重讀甲骨文和商文明。
2008年,近2500枚戰(zhàn)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學界稱之為“清華簡”。這批躲過“焚書坑儒”、失傳2000多年的珍貴文物重見于世,是罕見的重大發(fā)現(xiàn),迅速成為學術(shù)界、文化界關(guān)注的焦點?!扒迦A簡”的內(nèi)容多為早期的經(jīng)史類典籍,其中除了可與《尚書》等傳世古書對照的篇目外,更多的是前所未見的佚篇,對于準確認識先秦古籍原貌、重建中國早期歷史均有重要價值。自2010年起,由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以每年一輯的搶救性速度公布出版“清華簡”整理報告。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劉國忠教授。
“‘清華簡’對甲骨文研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幫我們識字?!眲艺f,“清華簡”內(nèi)容以古書為主,雖然是戰(zhàn)國時代的楚文字,但是我們可以將其內(nèi)容與傳世古書進行對照,認出一些原來沒有認出或者認錯的甲骨文。“漢字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同時代的一些思想、詞句、表述有相通之處,往往認出一個字,一系列的問題可能也隨之迎刃而解。”在“清華簡”《治邦之道》中,“疏數(shù)”一詞的出現(xiàn)引起了劉國忠的注意?!笆钄?shù)”意為疏密,但此前學者們卻對該詞來歷不得其詳。經(jīng)過考釋,劉國忠認為其本義分別指代孔眼稀疏的網(wǎng)和孔眼細密的網(wǎng)。通過對照甲骨卜辭《屯南》730和《屯南》1021,他分別發(fā)現(xiàn)了“疏”與“數(shù)”二字,按照上述字義將其放在卜辭中,不僅闡釋非常吻合,而且生動還原了商人捕獵的場景。
劉國忠還認為,以竹、木制成的簡牘才是商代通行的文字載體。他說,甲骨文中的“冊”字,參差不齊的豎筆代表一根根的簡,中間的橫筆則代表用以編綴的絲繩。冊,就是以簡寫成的書籍。從字的寫法上看,甲骨文是象形字,但馬、虎、豕等動物字匯,都出現(xiàn)了豎起的形變,不符合動物四腳著地的自然狀態(tài),實際上是受到竹簡窄條形書寫空間的限制不得不“豎”起來。從字的行款排列看,甲骨文書寫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這種方式與用竹簡書寫時“左手拿簡,右手寫字”的習慣密不可分,這種排列習慣在商周時期已經(jīng)基本定型。這都說明商代流行的書寫材料并非我們誤認為的甲骨和青銅器,而是簡牘。甲骨文和金文只是因為占卜、紀念大事等特殊需要而書寫的文字。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書影。
“清華簡”中還有大量關(guān)于商代的記載。“《史記·殷本紀》是關(guān)于商代歷史的系統(tǒng)記述,但因司馬遷當時掌握的史料有限,記述都比較簡略?!眲艺f,“清華簡”大大充實了商代史料,比如《尹至》《尹誥》等篇記述了成湯在伊尹的輔佐下伐桀的過程和建立商朝后的治國之道,《傅說之命》三篇完整地展示了武丁夢得傅說并以之為相的歷史,為我們了解商代制度和社會風貌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對中華文明來說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怎么評價其高度都不為過?!眲一貞洠?0世紀90年代,自己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就讀時,一接觸到甲骨文便迷上了。當時有關(guān)甲骨文的書籍資料太少,他和同學常常早上6點就守在圖書館門口等候借閱,借到后如獲至寶,要從頭到尾把書抄一遍。他說,自己何其幸運,又全程參與了“清華簡”的研究整理工作。研究越深入,他就越感嘆生命有限,值得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劉國忠說:“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其中,研究條件也越來越好。甲骨文和‘清華簡’都是珍貴的寶藏,我相信只要肯在這個領(lǐng)域沉下心、下功夫,就一定會取得很大成就。”
(記者沈劍奇 李向華)